close

iP15maUTYGbIfr9UN0gA-2048x2954.jpg

 

"收養"在歐美國家是相對較普遍的概念。有的家庭是無法自行生兒育女的,或是已有自己的兒女的也還會想收養其他孩子。(像安潔莉娜裘莉) 我在美國的時候就有看過兩個家庭都有收養小孩,且是跨族裔的孩子。

這類的電影以前就有看過,但現在再看一次還是百看不厭,而且超級催淚的。收養比教養親生小孩遇到的挑戰性和困難高上許多, 在於:

1. 受過創傷的孩子較敏感且不輕易相信人。由於以前的陰影和壞榜樣,行為偏差的風險也比一般孩子高上許多。

2. 需克服教養合理性。很多被收養的孩子,尤其是輾轉換過很多家庭的孩子不承認收養父母是他們"正當的父母",動不動就會拋出"你又不是我爸媽,憑什麼管我?" 若收養父母意志不夠堅定或對自己有個很肯定的答案,容易對當初想收養的意念動搖。

 

51983478654132126966_thumb.png

 

想收養孩子的原因是什麼? 收養父母應該常常被問這個問題,被社工、被孩子或自己。你真的有辦法能當作自己的親生孩子養嗎?

劇中的機構人員也有說到,收養家庭的父母動機各有不同: 有人把這個當作額外收入來賺取政府給的補助金; 有人想藉由收養別的族裔的人來證明自己的"白人至上種族優越感",或純粹只是想證明自己是"很有愛心的人"而已; 也有人是因為同情那些孩子的遭遇。 其實這些動機很快就會被收養的孩子發現,他們雖然是孩子,但由於過往的經歷,可能比一般孩子更敏感並善於觀察。

雖然上述理由很像都是"為自己的利益"(不管是情感上或金錢上),但我認為真正的原因會在跟那些被收養的孩子相處、磨合一陣子後浮現,使收養父母能找到更多支持自己走下去,更特定的理由。就像劇中的男女主角會後領悟的,"我們想收養孩子是因為覺得生活中缺乏某些東西,直到遇見你們後才發現,我們生活中缺的是你們。你們已經是我們家庭的一份子。"

 

instant-family4-768x512.jpg

 

正當主角夫妻倆正為大女兒Lita非常頭大時,他們想起當初激發他們想收養的意念的那位分享會上的模範家庭。當夫妻倆登門拜訪時,卻發現那位模範家庭分享的女兒已又進了勒戒中心。一開始太太Ellie非常震驚,覺得好像被美好分享故事騙了般,但後來模範家庭的夫妻給了他們當頭棒喝。"有意義的事情不見得好做。我們仍然相信她是個好女孩,只是她仍在跟毒品奮戰。想要徹底跟過去切割不是容易的事,中間可能會再犯錯,但我們只能站她這邊持續相信、支持她,並等她回來。"即使中間會經歷失敗,但仍須不斷嘗試並挹注愛,等到成功的那一天。這不就是父母能為子女做的事?

 

054101015BB46C5AADD0169FE6727D6A.jpg

 

看完覺得這是一部讓人啟發的電影,也佩服男女主角的大愛與愛心。世上需要更多這種溫暖的人,來照亮更多需要幫助的人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essie 的頭像
    Jessie

    Jessie探索世界的滑翔翼

    Jess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